转自:东说念主民网-贵州频说念
“白求恩奖章”取得者杨世霞:
“乡亲们健康,是我最大的心愿”
东说念主民网记者王秀芳
“一天吃一派,紧记要按期吃。莫得了就给我打电话,再给你送!”4月27日,在白秧坪村马路组见到杨世霞时,她刚完成一位慢性病患者的入户随访,正“拦着”84岁的杨德秀老东说念主送药。
杨世霞是贵州省凯里市白秧坪村的乡村医师,趁着入户随访给村民带药,是多年养成的民风。“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东说念主和儿童,有要去镇里或县城买的药,我齐会帮着带总结。”说罢,她便骑着摩托车,急忙赶往下一家。
杨世霞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入户随访。东说念主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
测血糖、量血压、吩咐用药……早上6点50外出,不到10点,杨世霞就跑了3个村民小组。“掌抓了乡亲们的时候律例,太晚齐下田了。”白秧坪村共有8个当然屯寨15个村民小组,常住东说念主口1899东说念主,每个季度的第一月,她要完周至村247名慢病患者的随访。
1972年,杨世霞降生在凯里市下司镇一个浅薄家庭,从小目睹多位亲东说念主因病离世,她立志要成为别称医师。1999年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后,杨世霞烧毁了留校深造的契机,来到了缺医少药的白秧坪村当村医。
“那时村里医疗资源匮乏,交通未便,村民‘看病难、看病远’问题比拟卓越。”固然条目繁重,但怀揣着对乡村医疗行状的热忱,杨世霞租了两间板屋便启动了村医责任,这一干便是25年。
杨世霞骑着摩托车进村入户。东说念主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
25年间,杨世霞跑遍了白秧坪和附进6个村,累计出诊行程1万多公里,骑坏了3辆摩托车,接诊患者超10万东说念主次、出诊患者2万余东说念主次。但是,她却从不收出诊费,也莫得推诿过任何患者的合理申请,实在是随叫随到。
哪家有几个小孩、该打什么驻守针?哪家有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,需要什么药?哪家有妊妇,是不是容貌产检?杨世霞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景况、家庭成员齐一清二楚,有东说念主没钱看病或钱少不够时,赊账、减免药费更是常有的事。
多年来,杨世霞用忠心付出,换回了庶民的无穷信任。“看到她,嗅觉病齐好了一半。”吴奶奶曾因颠仆导致股骨骨折,卧床的2个多月里,杨世霞时时帮手换尿布、测血压,还手把手给家属教照管知识,老东说念主待她像亲妮儿雷同。
杨世霞正在给杨德秀老东说念主送药。东说念主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
这并不是个例。在白秧坪村,全球从不唤杨世霞医师,但对她的称呼已从“妹儿”“大嫂”,到了如今的“伯妈”。“在乡亲们的心中,我不仅是医师,更是值得相信的依靠。”扎根乡村25年,杨世霞以村卫生室为家,莫得固定崎岖班和休息日。
“庶民健康,便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这句时时挂在嘴边的话,诠释了杨世霞对这份责任的信守与有趣。25年来,她用芳华和汗水,架起了一座邻接村民与健康的坚实桥梁,也收货了贵州省“先进乡村医师”、黔东南州“十佳健康卫士”“凯里市三八红旗头”等多项荣誉名称。
杨世霞在村卫生室坐诊。东说念主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
本年3月,杨世霞荣获“白求恩奖章”;4月22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新征途上的激越者”中外记者碰头会,围绕“践行医者仁心护佑东说念主民健康”与中外记者碰头疏浚。在谈到若何践行白求恩精神时,她暗示,践行白求恩精神,便是扎根农村,默然看管长辈乡亲。
“这枚奖章,我将弥远选藏在药箱里。因为它期间教导着我:荣誉的份量,要用一辈子的信守来称量!”杨世霞口吻坚强。